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的美学价值
2019-7-11 21:21:00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薛庆余 阅读:14964
 [    ] [打印]


《收藏投资导刊》发表,《中国财富网》、《中国政券报中证网》链接转载。文史、艺术品鉴赏学者薛庆余学术论文,关于北京古玉文化馆藏品《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的美学价值》。
《收藏投资导刊》——国家级期刊,是新华社和权威财经媒体旗下唯一艺术品收藏投资刊物。是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报道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专刊,在财经和艺术品收藏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财富网是新华社旗下一家集资讯、数据于一体的金融信息平台,隶属于中国财富传媒集团。
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是经国务院和中宣部批准成立的新华社旗下现代财经传媒集团。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新华社主办,是中国证券报官方网站,中证网秉承“做可信赖的投资顾问”的宗旨,在提供权威证券财经资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资本市场各主体的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中国资本市场权威的信披平台和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专题服务平台。

———————————————————————————————————————————————————————————————————————————————————

在艺术研究领域对艺术美之根源的追溯,一直可以到远古的史前文明。原始先民审美意识的觉醒,作为具体体现,反映在史前遗留上,最初是反映在石器、骨器上的刻画纹,后来是反映在岩面上的岩画,反映在陶器上的彩陶纹饰和器型形制,但也更反映在石或玉石器的雕塑品上。

我们对这种关注加以重新审视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关注,更多地是聚焦在了岩画、聚焦在了陶器的纹饰与器型的研究上面,因为它们距离今天和人们艺术生活关系密切的书画更近。

我们固然不否认史前遗存在这些方面的巨大艺术审美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史前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存在被忽略了,这就是史前雕塑,石或玉石器的雕塑。

人类的审美意识,经由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蒙昧混沌到渐渐苏醒、由幼稚天真到渐为成熟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的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著名论断,自然也包含劳动创造了人的审美意识。

经由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后,进入到新时期时期,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已不仅觉醒、而且逐渐趋于成熟。无论是诉诸于陶器上的彩陶纹饰,还是诉诸于石头上的雕塑艺术,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出现于新石器晚期黄河上流广阔流域的齐家文化,就是最好的例证,尤其是其玉石器文化。正好,北京古玉文化馆馆藏的一批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作品,以其内蕴的巨大的艺术信息,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发掘,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研究对象。我们之所以看重它的重要性,有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它们合于雕塑的美学规律,具有雕塑的普适美学价值、艺术价值。

作为与人的劳动相伴生的玉石器,它的源头也许比陶器的艺术信息更久远。一方面,陶是人们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而它是后生的。另一方面,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开始有有意识的劳动行为,是始于对石头的初始认识,感知并认识到它在击打、砍砸、以至于剥削中的作用。这作用使得人类得以渔猎生存。

这样一个与石头相接触的过程中,在获得对石器的使用价值的认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其体量感、线条感的感知。这,可以认为是审美萌生的初始。这个初始的感知是粗粝与质朴。而这种粗粝感、质朴感,正好和原始先民简单、朴拙的意识形态相吻合。这种吻合,又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时期,一直保持到艺术意识已经趋于成熟、以及表现也已趋于成熟的史前文化新石器时期。

    【图示1 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

【图示2 齐家文化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

【图示3 齐家文化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

【图示4:齐家文化四羊方琮】

【图示5 齐家文化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

所以,北京古玉文化馆馆藏的这一批雕塑作品,无论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图示1),还是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图示2),无论齐家文化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图示3),还是齐家文化四羊方琮(图示4),以及齐家文化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图示5)。它们给人的第一强烈印象就是:粗粝、古朴、简单、拙稚。它们以这种强大的独特气息,震慑着我们,给予我们新鲜而陌生的审美体验。向上看,它启发我们联想旧石器时代石器产生之初的美学;向下看,它使我们联想一条贯穿了中国文艺几千年的理念丝线——极简主义。

但是,我们又说这一时期先民的审美意识,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已非常符合今天我们对于雕塑艺术的一些原则要求。当然,我们不是说先民是在按照今人的审美要求来创造美,而是今人的某一方面的美学原则,是数千万年经验的积淀与升华。

从这个角度考察这些艺术品,第一,它符合雕塑艺术具有体量感、具有空间形式、注重轮廓的呈现这些基本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它们创造性地、无师自通地遵循了雕塑语言的要求。

语言是构建整体篇章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动作和单位,并以其为基本的方向进行整体堆积,继而产生超越个体本身含义的精神力量。

雕塑的语言是关于形体的语言。在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形体是雕塑所具有的独特要素,它的组合构成的形式、肌理亦依附其形态而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使用语言或者说恰当地使用语言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所以,就形体而言,这些雕塑艺术品,无不是有着正确的语言,而且是它们自身的语言。

例如,就形体而言,在这些齐家古玉雕塑中,无论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图示1),还是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图示2),无不合于人体的各器官比例、合于人体力学、合于和谐与统一。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图示1)的雕塑语言,最突出的是复杂合体各部分的比例协调。它神话般地反映了远古雕塑艺术家对人体力学的原理的基本理解。即便是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图示2),齐家文化四羊方琮(图示4)、齐家文化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图示5),也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这种协调性和和比例性。

总之,它们取材恰当,随形附势,比例协调,刀法娴熟犀利,线条极简,造型概括。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二、它们具有以艺术夸张为主要手段的超时空的艺术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以为,惊奇和困惑,使先民创造了神话,神话意象以假想的感性形式激发情感意志。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来考察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雕塑所承载的齐家先民的想象力。

在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上,齐家先民想象浪漫夸张、男女复合巧妙,男坐蹲姿虚空,超越了常人的思维。而神人神牛琮上,牛的抽象概括与混搭、琮的空洞通天的想象(通天意识和神灵降临时虚席以待的空位意识),以及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上,对蝉本身复杂而丰富的想象,以及三合的圆满,无不呈现着原始先民超时空的艺术想象力。

从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藏品,我们再一次看到,史前齐家文化古玉的造型艺术,不是一般的再现艺术,不是偶尔的摹写现实,而是一种灵魂艺术,是造神艺术。他与先民在混沌之中始渐觉醒的审美意识紧密相联。神话意象激起的是对神意的屈从与虔信,即包含信仰在内的宗教情感。神话及其支配下的原始巫术、图腾崇拜,乃是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另一种满足方式——通过虚拟造形加以满足的方式,而玉石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器,则是这些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实践能力尚不能支配的领域,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需要,就不得不诉之于神力,诉之于幻想之中的、超自然的神视力量。

可见,这种神灵意识,是和“想象”紧密相连的。在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上,那种蹲坐虚空的想象,即使在现在,也是绝伦的想象,并具有直观的空间概念,因而,多出了几分哲学的意蕴;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则简略了人体其他方面,着力于手握的阳具的再现,及其夸张,极具视觉冲击力。通过夸张,表达了先民强有力生殖能力的强烈愿望;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也是借助了丰富的想象,才得以将人与牛、神人与神牛非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造型的简略,形象本体选取的概括、简练与抽象化,都无不是因为夸张;齐家文化四羊方琮,一方面,是雕塑语言中浅浮雕手法运用的最早成功范例之一,对后人、一直到对今日艺术家们的塑造形象,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它本身将羊首在琮之四壁,通过浅浮雕,探伸出来,想非常人之象;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的想象与夸张,内涵就更为丰富。刻画塑造出的蝉的体量,比现实生活中的蝉,要大过十多倍,这也是夸张的想象,将它们以三面合拢,也是源于想象。可以说,夸张的想象,无处不在。

以形象思维为思维特征的艺术,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艺术翱翔的翅膀。

在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上,我们通过以上分析,真切看到了古代先民极其朴拙而强大的想象力,堪为艺术之水的不竭源泉。这,是它的历史美学价值。

在今天,艺术家们普遍面临着一个困境:想象力的贫乏。当代各门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艺术家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不得,渴望拥有这一双翅膀,来展翅翱翔而不得。但是,体现在岩画、彩陶纹饰上、玉石器雕塑上的原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犹如甘霖,浇灌着人们干渴的心灵,催生与激发着艺术家们的想象,赋予他们以想象的动力。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又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它们具有玉石器独特的材质自然美。

从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这些藏品,我们不仅能省察到作为雕塑艺术的普适性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体悟到先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的美学价值。同时,它还拥有独特的材质美的自然美。

前面说过,劳动创造了人。在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漫长历程中,人类由于长期不断反复接触身边的石头、学会以最原始的方式使用石头来采摘野果,狩获猎物、得到游鱼,维持生存。渐渐地,他们在无数石头中,感知到了一种特殊的石头。它们看起来晶莹,滋润,摸起来柔和润泽。这种视觉与触觉的独特感受,竟使他们激动不已、兴奋不已,心生爱意,开始趋向它们,苦苦寻觅它们。这些石头,就是玉石;这些感官感受,就是绵延至今的人们爱玉心理的源头。这种由视觉触觉而上升到内心的激动、喜悦、兴奋,以至于到处寻觅的行为,就是中国长达八千年的玉文化的源头之所在。

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齐家文化玉石器雕塑,所用材料,自然都是玉石材。其中,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从齐家文化地域来看,它不是本地玉石材,是来自西部偏西的新疆和田青玉;据专家们估计,和田玉外来玉石材,在齐家古玉文化玉石材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5%;而上述其他藏品,所用石材,均为产自甘肃中部的马衔山玉。马衔山玉,在今天人们的概念中,虽属于地方玉,但它在矿物质构成上,与新疆和田玉,属于同一性质,均为透闪石、阳起石二元矿物质结构。所以,它们共有莹润异常、赏心悦目的玉美共性。

这种更多地诉诸于人的感官的特殊材料美,在北京古玉文化馆这些藏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感官享受,最初的体现,是在比齐家文化还要早大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早、中期,发展到齐家文化时期,它早已由感官感受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在这个时期,面对这些石材,先民们虽不能言,但认识一定比早期更加丰富而强烈,早已具有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只有这样看待,就既能看到齐家文化古玉特殊石材感官的生理感受方面的意义,又能使认识上升到精神层面去考察。无论生理还是精神,它都是中华玉文化久远、浩瀚的文化长河的源头之所在,从这个源头流淌下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给予它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尚玉的民族文化心理,成为这个民族独有的重要精神特质。

认识到了上述这些,也就认识到了北京古玉文化馆齐家古玉藏品重要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